古代砥廉诗选析之十三

作者: 时间:2022-09-16 点击数:

明·于谦《石灰吟》

千锤万击出深山,烈火焚烧若等闲。

粉骨碎身浑不怕,要留清白在人间。

 

于谦(1398─1457),字廷益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,明代著名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、杰出的爱国英雄。

于谦为官公正清廉。他多年任山西、河南巡抚,每次入京议事,从不馈赠权要,有人劝他:“你不肯送金银财宝,就带点土特产送去也好啊!”于谦摆动两只衣袖说:“我带的只有清风。”“两袖清风”的成语就是这样来的。于谦自奉十分简朴,连夜里点灯耗油都注意节约。他保卫京城国家,立了大功,明代宗景帝给他造了一座府第,他没有接受。被害抄家时,“家无余资,萧然仅书籍耳”,独有一室封锁严密,查抄者以为一定藏着金银珠宝,打开一看,存放的只是景帝赐予的“蟒衣剑器”。于谦之清正廉洁,足可与包拯、况钟等并提。

《石灰吟》是于谦十七岁时写的一首七绝,通过对石灰制作过程的拟人化描写,来表达自己的志向。第一句写开采。石灰岩是制作石灰的原材料,石匠们“千锤万击”,把整块的巨大的石灰岩凿开打碎,运出深山。第二句写煅烧。将石灰岩投入窑中,用“烈火焚烧”,才能使岩石变成生石灰。第三句写溶化。生石灰再被投入水中,经一阵爆裂,逐渐解体,最后化成粉末状的熟石灰,这就可以用来建筑房屋、粉刷墙壁了。第四句是点题。开采时锤的打击,煅烧时火的洗礼,溶化时水的考验,所有这一切我都不怕,我的心愿就是要把自己清白的本色长留人间!

这是一首咏物诗,借物喻人,托物言志,表面上句句写石灰,实际上句句写自己,表达了自己不畏艰险、不怕牺牲、能经受任何严峻考验的精神和为人清白正直的崇高志向。

于谦青年时期写的这首充满豪情壮志的诗,之所以千古流传,不仅在于写作上的物我合一,更在于实践上的言行统一。他是这样说的,也是这样做的,言出行随,说到做到,年轻时的励志诗,最终成为他悲壮人生的写照。

CopyRight ©  2013-2023 常熟理工学院 版权所有        网站管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