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砥廉诗选析之九

作者: 时间:2022-05-06 点击数:

·王安石《孤桐》

天质自森森,孤高几百寻。

凌霄不屈己,得地本虚心。

岁老根弥壮,阳骄叶更阴。

明时思解愠,愿斲五弦琴。

 

王安石(1021─1086),字介甫,号半山,抚州临川人。北宋著名的政治家、文学家。庆历三年(1043)中进士,嘉祐三年(1058)上万言书,向仁宗皇帝提出变法主张,神宗熙宁二年(1069)任参政知事,次年任宰相,积极推行一系列改革的政策和措施。由于保守势力过于强大,新党内部又彼此倾轧,新政也有不妥当之处,熙宁变法以失败告终。王安石本人两次被罢相,后退居江宁,当新法全部废除之际,王安石忧愤成疾,不久病逝。

这首五律是咏物诗。首联写孤桐凭着天生素质,虽独立而自茂盛高大。森森,树木繁盛茂密的样子。寻,此为计量单位,我国古代八尺为一寻。颔联着重写孤桐的树干。桐树主干挺拔,直上云霄;老桐主干又多中空,而以“虚心”形容。颈联写孤桐的根和叶。岁月长久,根深蒂固;盛夏酷暑,绿荫更浓。尾联也是用虞舜弹五弦琴唱《南风歌》为民排忧解难的典故。那孤桐在清明之世,也想着如何排解百姓的怨恨,甘愿被砍伐制成舜帝所弹的五弦之琴;事实上桐木也确是制琴的好材料。明时,政治清明的年代;作为封建士大夫,王安石只能如此指称北宋。斲,砍,削。全诗首联是总写,颔联和颈联分写孤桐的干、根、叶,尾联以拟人手法写孤桐的“思”和“愿”。

本诗托物言志,句句写孤桐,又句句借题发挥,夫子自道。王安石自信品质高尚,他十七八岁时即以天下为己任,自期大有作为,以济苍生,在变法过程中,虽遭旧党不断反对,步履维艰,又屡相屡罢,被迫退休,但他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,义无反顾,不改初衷。执政之前,他长期担任地方长官,能深入社会进行调研,关心同情民生疾苦,致力于兴修水利,整治农桑,救灾济贫;他大力推行改革,也是为了富国强兵,以舒民困。这首诗中孤桐的形象,就是王安石本人的写照,“明月思解愠,愿斲五弦琴”是他的心声。

这首诗对我们今天领导干部勤政廉政的启迪是多方面的。最重要的是要为民解愠、为民谋利之“思”,要有因此而不惜献身之“愿”。具备了这样的品质,才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抱负,为官一任,造福一方;也才能坚持原则,公道正派,敢于同腐败现象和歪风邪气作斗争。

CopyRight ©  2013-2023 常熟理工学院 版权所有        网站管理